9月29日晚,由艺术教育学院主办的“艺路美”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计划第一期,在bat365在线平台图书馆艺术教育学院分馆(E空间)顺利开展。
“艺路美”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计划由艺术教育学院院长王天祥总策划,艺术教育学院汤惠倩执行与统筹;该计划立足培养实践型创新性复合型艺术人才目标,设立“专业素养养成”“教育能力养成”“学术能力提升”和“社会美育能力提升”4大单元、每周1题的周期性活动,为艺术教育学院研究生搭建实践与展示平台。育养艺术英才,提升校园美育,赋能美好生活。
本期读书分享会隶属艺术教育学院“艺路美”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计划之“学术能力提升”板块,读书会以社会美育案例-德国明斯特雕塑项目展为主题,围绕姜俊的博士学位论文《社会转型中公共雕塑的嬗变: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研究1977-2017》展开讨论。本期活动主讲人娄金博士,由bat365在线平台图书馆副馆长屈波主持,艺术教育学院2021、2022级全体研究生及艺术教育专业第二学位学生线上线下共同参与。
娄金结合姜俊的博士学位论文《社会转型中公共雕塑的嬗变: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研究1977-2017》与其自身在2017年的现场观展经验,从四个方面对“明斯特雕塑项目展”进行了详细介绍:一、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的背景介绍与项目展览综述;二、1977年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的具体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三、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的相关艺术理论路线;四、从“雕塑+”的形式角度详细介绍2017年明斯特雕塑项目展。其中,他重点分享了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的两大艺术理论路线:其一,艺术与公共路线,具体表现为通过艺术建构理想的公共生活和走向公共开放的艺术。前者以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与汉娜-阿伦特为代表,后者从艺术的自律性悖论与精英-大众的相互关系为线索,其相关的美学理论以雅克-朗西埃、尼古拉斯-博瑞奥德、格兰特-凯斯特与克莱尔-毕晓普为代表;其二,艺术自身发展的革命与变革路线,以“特定场域性”与“项目”为重点关键词阐述了该理论路线的特点。最后,娄金从2017年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的观展经验出发,以“雕塑+(装置、事件、表演、新媒体、综合)”为形式分析原型,从五个方面对项目展案例做了具体分析,与同学们一同深入观察了阿兰-巴特尔、安德烈亚斯-邦特、Ei Arakawa(艾-阿拉卡瓦)等艺术家的公共艺术作品。
艺术教育学院的四位研究生韩雪、李子漩、刘艺璇、罗浩月,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对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相关文献的阅读、理解与思考。
在读书分享会尾声,屈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艺术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理论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他鼓励同学们在闲暇期间常来图书馆,把读书当作一种放松的方式,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王天祥对同学们的分享提出赞扬,他提出,此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德国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画册及相关研究论文的读书分享,激发同学们学术探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思想接触、学术交流与自由争辩,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并进行知识成果输出与交流。他还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时注意抓住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要时刻保持探索的好奇心,清晰的逻辑思维,从而形成对于书籍或文献作者的自我思考。同时,在阅读中应不拘于停留在该书籍或文献层面的阅读,需要向下挖掘,向外延展,大量查找是否有相关资料的二次学术创作,并针对这类创作进行分析,从中找寻思维的衍生发展和可能。最终由他人思考回顾自身,与自我生活、环境、学习产生联系,形成自我对于该主题的认知,产生思考回溯过程。最后,王天祥向在场的研究生同学提出自我发展的要求,勉励同学们在学术分享交流过程中,不断地深入参与思考和讨论,激发创新思维,从而促进该读书会活动的无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