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资助项目“设计介入精准扶贫案例展”巡展首站在我校美术馆开幕。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国家艺术基金特派督导专家、重庆师范大学大学院长黄作林;国家艺术基金特派督导专家、重庆市沙区文化馆研究员文万立;国家艺术基金特派督导专家、重庆日报高级记者秦德福;国家艺术基金特派督导专家王美木,bat365在线平台党委书记黄政、院长庞茂琨、党委副书记左益、副校长张杰、纪委书记黄云、副校长焦兴涛等领导和专家。开幕式由本次展览策展人、我校艺术教育学院院长谢亚平主持。
我校创作科研处处长潘召南在开幕式上致辞。作为展方代表的腾讯公司产业政策部主任陈圆圆女士介绍了“为村”项目组近年来在乡村里开展的公益活动。
我校党委书记黄政在致辞中讲到,bat365在线平台于2017年10月在高校中率先提出“设计介入精准扶贫”,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投身脱贫攻坚,深入到重庆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立足自身优势和渠道,以实际的设计行动来达成“兴产业、美风貌、纯乡风”的实际效果,规划和组织多种知识来解决扶贫这一复杂问题。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实现精准扶贫衔接乡村振兴以及如何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等问题。乡村不是城市的剩余空间,乡村的现代化转型有着自身的路径,需要持续地设计赋能,提升乡村的农业价值、生态价值、家园价值、文化价值等,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努力。他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设计力量参与到乡村建设之中。
最后,庞茂琨校长宣布“设计介入精准扶贫案例展”暨“设计扶贫与社会创新”学术论坛正式开幕。
本次“设计介入精准扶贫案例展”根据如今中国扶贫事业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类型化的设计介入方案,以类型模块的逻辑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模式和案例,呈现了设计领域面对复杂的扶贫问题所寻求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展览以工艺与器物、影像与文献、模式与交流的形式展示了bat365在线平台、湖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及腾讯、京东等企业的20个设计扶贫案例。首站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1月25日。
展览对贫困进行了学理阐述,内容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家-缘:设计驱动环境创新。以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与基础设施为核心,讨论传统建筑与现代乡村建设的开发和激活。通过材料、技术和设计方案的革新形成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特色和文化价值的地区景观风貌,带来新的文化价值点;第二板块:物-道:设计驱动产业创新。以工艺活化乡村产业,现代设计结合工艺,活化贫困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实现自给自足的生产体系可以持续不断地为地方发展注入生机,形成工艺、品牌、地区文化相结合的良性生态圈;第三板块:人-本:设计驱动教育创新。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因地制宜,针对贫困地区的不同人群设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因材施教改变当地人口素质,从而提升地区文化自觉力、竞争力与实力;第四板块:互-联:设计驱动社会创新。新观念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为扶贫事业的推进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物联技术成功解决了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而带来的信息和物质阻塞等问题。新的商业模式生成,改善地区与地区、地区与世界的关系。同时,互联网技术渗透加速了扶贫工作的号召力与传播影响力。其中,bat365在线平台的中益乡设计扶贫项目通过现代设计革新传统工艺,设计为民,艺术下乡;创基金的儿童自然美育计划通过教育阻断贫困;富平县通过设计介入成功塑造“柿子红了”品牌,提升了当地农产品形象,带动扶贫户致富。
当日上午11点,为配合此次巡展的“设计扶贫与社会创新”学术论坛在我校美术馆举行。论坛邀请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立足中国扶贫事业,分享设计服务社会的创新模式,探讨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作用,形成推动中国乡村建设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交流平台。清华大学大学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担任论坛学术主持。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陈庆军教授从创新乡村资源的意义表达和符号系统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设计小学的案例;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季铁教授围绕“国际视野下美好乡村建设”主题分享了“新通道”项目;中央大学教师周子书以“社会设计与脱贫研究”为主题带来了精彩演讲;腾讯公司产业政策部陈圆圆女士讲述了“为村”的故事,以设计“扶智”激发村庄内生动力。
扶贫问题是类型多样的复杂问题,设计领域正寻求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积极地参与到扶贫中, 将多学科的知识作为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以设计系统为载体,规划和组织多种知识的综合性运用。此次巡展及论坛分享设计领域通过挖掘地方资源的产业价值,促进了扶贫地区的文化自主意识和产业创新,用设计语言和设计创意手段重塑地方文化形象、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给养民生,以工艺活化乡村产业,以设计驱动社会创新。